日本东海大学教授 铃木 博
I、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及其对社会性、伦理性的认识
1、高度成长时期的经营理念及伦理性
(1)近代与技术革新
1956年经济白皮书用“现在已不是战后” 的表达方式宣告,通过战后复兴来促进经济成长的时期已经结束,新的经济增长将由近代化来支撑了。这里的关键词语是“近代化” 与“技术革新”。自此至60年代中期,有两个因素维持了日本的高度经济增长,其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运动,其二是通过引进美国的管理技术而实现的经济、企业近代化。
(2)意识到社会责任的经营理念
1956年11月,经济同友会在第9次全国大会上公布了题为“经营者对社会责任的觉悟及实践”的决议,其中说“经营者的新理念一经营者·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的理念。此后,1954年到1965年这就作为经营者的理念被固定下来了。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东来公司基本方针1955年定
东来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产品
为职工创造安定的生活
为股东公正分红
|
(3)针对批评而制定的行动基准
1965年至70年代,环境污染、对公害的批判、高度成长时期的结束、国际通货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等不断发生,国内出现了异常的通货膨胀(物价狂乱)。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的批评”(1970年)就出现了。与此相对应,各企业及各行业纷纷争先恐后地重新制定“经营行动规准”。当时形成的规准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①全产业水平的经营行动基准
a.经济同友会:“谋求确立社会与企业的相互信赖”
b.经济团体联合会:“支撑福利社会的经济与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第33次总会决议,1973.5.28)
介绍〈1〉
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平岩外四,以下略称为“经团连”)
“经团连企业行动宪章”的内容:
◎完成企业社会责任的7原则:
(1)为向社会提供有用的优良财富和服务而努力。
(2)努力实现职工的精神与物质双方面富裕,尊重职工的人性。
(3)在注意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企业活动。
(4)通过各种活动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5)通过各项事业活动,努力提高所在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
(6)不参与破坏社会秩序及安全的各种团体的活动,坚决拒绝参加各种违反社会常识的活动。
(7)通过各种宣传、媒介活动谋求与大众的交流,努力使企业的行动原理与社会常识一致起来。
◎遵守公正规则的5原则:
(1)遵守一切法令及其精神。
(2)企业的行动必须全部公正并透明。
(3)彻底执行自我负责原则。
(4)以公正手段获取、使用信息。
(5)努力形成国际通用的商业惯例。
◎经营首脑的3项责任和义务
(1)将实现本宪章的宗旨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遵守相关的各项法令并在公司贯彻本行动宪章的精神。
(3)设置有关部门以检查企业的行动,并配备专人负责。整顿建立好与企业状况适应的公司内部监督体制。
经团联制定以上宪章的目的和背景有以下五个方面。
(a)日本企业目前已对内对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企业自身的行动就负有重大责任了。
(b)企业反省自身、争取国民信赖并确立国际通行的企业行为和商业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c)特别是企业最高责任者的作用重大,人们强烈希望他们在维持各自公司的高度伦理道德水准方面发挥统率力量。
(d)“企业的行为日益远离社会意识,变得使外界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批判,有必要努力将企业内部自我约束的办法公诸于企业之外。
(e)必须努力形成从外部能看到的有形的企业自身规律的理想状态。
c、日本商工会议所“关于推进绿色日本运动问题”(1973、9.20)
d、经济团体联合会·日本商工会议所·日本经营者联盟“对当前经济紧急事态的自肃决心”(1974.1.10)
e、关西经济同友会“企业的自由与责任”(1974.5.7)
f、日本经营者联盟“企业的自由与责任”(1974.6.26)
②各行业水平的经营行动基准
a、日本贸易会“综合商社行动规准”(1973.5.10)
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下载(右键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