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平成十八年的事情了。刚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一到晚上就会哭闹说:“不想上学去了,在班级里感到很孤单。”一问她怎么回事儿,原来是她的两个朋友在背地里互相说着对方的坏话,女儿苦于夹在她们两个人之间左右为难。
不想对老师、朋友说出自己的意见,女儿非常不擅长人际交往。
每当我和丈夫想睡觉的时候就开始发问了:“怎么做才能使朋友和好呢?”天天如此。
有时候还会生气地质问我:“妈妈一点也没听我说话。”“我明天去学校不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吧?真的不要紧吗?都会是好事吗?和朋友能够相处得很好吗?”等等。我赶紧安慰她:“没关系的,一定会有好事的,你就等着吧!”她又不自信地问我:“妈妈喜欢我吗?”我就对她说:“非常喜欢,能够生下你真是太好了。”
这种交流无止境地持续着,我经常是坚持不住先睡着了。学校放假四、五天后再次返校的时候她总会说:“很想去上学,可又不想去。”经常就是这种状态。
有一天,我终于忍受不了,决定去接受生活伦理指导。指导老师对我说:“你在小时候,难道就没有什么不肯对母亲讲的话吗?”接着他又说:“如果有的话,那么你就果断地对她说出来。”
我觉得这个实践还真挺有难度。我即便和母亲说了,她也不会明白,闹不好两个人还会争吵起来。所以我没有马上去执行指导老师的话,就这样犹豫了很多天。可是,女儿的状况非但没有好转,却越来越严重了。并且,丈夫也终于忍无可忍,开始对女儿发怒了。
“看来我必须得消除心中一直以来对母亲的积怨了。”于是,我下定决心给家乡的母亲挂了电话,并且毫无保留地对母亲说到:“妈妈,对不起,不能在身边照顾您。一直以来,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我非常讨厌您经常说奶奶。我希望您能倾听我的话,也希望您能拥抱我。”因为奶奶盛气凌人,所以我非常体谅妈妈的辛苦。当时尽管很小,也很懂事地放弃了自己想学什么(例如柔道)的梦想。还有,我觉得母亲总是表扬哥哥、姐姐,而总说我是一个没有长处的孩子。既然不被理解,我也索性不去申辩,慢慢地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我发现自己结婚之后,对丈夫也是一样。
然后,母亲对我说出了自己真实的心情:“因为你奶奶的事情,我心里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所以就拿你们这些孩子出气。你的心情我理解,老娘都理解啊。”
所有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之后,我的心情立刻变得轻松了。我决定从今以后,不论是对丈夫还是对其他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决不把话憋在心里。
不久,学校放暑假了。在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女儿能爽快地去登校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向自己敞开心扉的女儿的歉疚和感激。那以后,我和女儿不断地进行思想沟通,感觉就像是一对可以相互信赖的朋友。
现在,女儿已经上了中学二年级。性格比以前变得坚强多了,正在健康地成长着。
(家庭伦理会 福冈市)